DNAPL 污染-永康場址

前  言

永康地下水污染場址位於台灣台南市永康區,是一個複雜場址,有兩處污染來源及一廣大之污染團區,面積合計超過 6 公頃。
主要污染物包含原始污染物四氯乙烯、三氯乙烯、1,1,2-三氯乙烷,及相關降解產物 cis-1,2-DCE、VC、1,1-DCE、1,2-DCA等。因場址為海岸沉積地層,地質條件高、低透水性差異極大之互層,含有坋砂、砂坋、坋黏土、黏土層,透水係數界於 1.5x10-3~5x10-5 cm/s 之間。

污染團分布如下圖所示,分為 A、B、C 三區,B、C 區為污染源區,含原始污染物及降解產物,A區則以降解產物之 cis-1,2-DCE 及 VC 為主,場址自 2001 年發現污染,但真實污染發生時間不明,研判在 1970 年代在 B 區有一工廠曾使用含氯有機溶劑。

 

整治策略

因為場址面積廣大,包含私人土地(工廠、空地)、道路,全面進行污染改善所需經費龐大,為有效進行場址污染控制管理,採用行政管制措施以及污染改善同時並進的策略。污染改善方面採分期分區規劃,第1期先從污染源改善以及高污染攔截,達到污染削減及污染攔截目標,降低下游民眾健康風險。

 

整治方法

本場址採用精確整治的概念,包含智慧型表徵調查、精確灌注、以及快速監測。智慧型表徵調查是結合污染、水文地質、水質化學等方向之高解析調查;精確灌注是採用雙環塞滲透灌注工法,每 33-50 公分即可有一個灌注點,可依該灌注點之污染特性調整灌注量、地質特性調整灌注壓力,使藥劑有效地在地層中傳輸;快速監測即是於灌注過程中以跨孔式地電阻探測評估藥劑傳輸情形,以調整藥劑灌注之操作,達到有效率之整治。

 

成  果

經過 1.5 年之改善,B 區之各項污染物濃度已經低於政府之管制標準,A 區污染攔截區下游污染物濃度呈現下降趨勢,C 區污染物也達到污染削減之目標。